王琳琳。
張富寶。
一年時間,匆匆忙忙,能夠自我關照的時間,應該就是在閱讀中了。對于作家、學者們來說,讀書是工作事業的需要,也是心靈的歸處。來看看過去一年,他們在讀什么,或許這些書中也有我們要尋覓的力量。
張學東:從困境中尋找力量
剛過去的一年,作家張學東投入更多時間,閱讀了關于疫病、困境的書籍,“我喜歡帶有悲劇色彩的作品,悲劇的力量能召喚毀滅后的重生,這對我來說非常重要。”
張學東去年讀了《失明癥漫記》。“這是葡萄牙當代作家若澤·薩拉馬戈的作品。故事里,街上出現了第一個突然失明的人,緊接著傳染了第二個、第三個……失明癥開始在城市蔓延,造成一系列災難和恐慌。”他介紹,書中人們面對災難剝離道德的外衣,陷入更絕望、瘋狂的境地,雖說很有戲劇性,但人性還是那個人性,這正是我們要審視自己的地方。
此外,張學東今年又看了《一個人的朝圣》,被書中主人公哈羅德·弗萊87天行走627英里,橫跨整個英格蘭,去看患有癌癥的老友奎妮而感動。“人不能光為自己活著,也得為身邊的人活。”張學東說,有時候對于身邊的人,精神上的慰籍非常有用。而且從主人公邁開腳步那一刻,這趟旅程就成為一場心靈之旅,讓自己走進世界,也讓世界走進內心,生命也會獲得不同感受。
雖說疫情影響了很多事情,但對于張學東來說,還是很有收獲的。日前,他的《西北往事三部曲》三卷本剛剛推出,這是他筆耕20年,書寫中國西北大地上的凡人史詩,“書里主要以1958年到上世紀70年代的歷史為背景,現在來看雖然久遠,但回望過去是非常有魅力的,特別是揉雜了新的東西,更有深意。”張學東說,他希望自己的書也與他喜歡閱讀一樣,如暗夜中的星,給人以慰籍與希冀。
張學東的推薦書單
◆《失明癥漫記》[葡]若澤·薩拉馬戈
◆《一個人的朝圣》[英]蕾秋·喬伊斯
◆《西北往事三部曲》張學東
王琳琳:書籍里的寬廣視角
王琳琳是寧夏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多年來,主要從事文藝美學研究、文藝批評等工作。
“我是搞理論的,讀的書比較多,比較雜,以理論為主。”對于王琳琳來說,讀書本身就是工作,今年一年她讀了很多寧夏當代作家的作品,同時為了從歷史角度進入研究,以中國文學傳統介入,也讀了一些古籍、縣志。此外,還看了不少其他學者的論述研究,尋找到不少靈感。她介紹,王德威今年出版的《中國現代文學史》,視野就非常好,它既保留了傳統文學史研究書籍中的時間線索,還找了一些歷史切入點、一些案例深入解讀。還有王一川,不僅對現當代文學理論的研究非常深入,還從藝術的角度延伸出更多研究,視角極其寬廣。
當然,這一年讀的書也不都是關于理論的。今年諾獎得主安妮·埃爾諾的《悠悠歲月》對于王琳琳來說,算是比較輕松的閱讀。“我看這類書特別注重講故事的方式,《悠悠歲月》的敘事方式非常有特點,我想它之所以獲獎,或許也有這方面的原因。”她說。
一說起理論,很多人都會覺得枯燥晦澀,但還是有很多好看的入門書籍。“《蘇菲的世界》就是寫給十幾歲孩子看的,朱光潛的《談美》也淺顯易懂。”王琳琳推薦說。
王琳琳的推薦書單
◆《蘇菲的世界》(挪威)喬斯坦·賈德
◆《談美》朱光潛
◆《美學漫步》宗白華
張富寶:閱讀,向更深的研究
張富寶主要從事文藝美學、當代審美文化與寧夏文學研究。他去年的閱讀,主要還是集中在文學、哲學與美學領域。他說,去年諾獎得主安妮·埃爾諾的《一個男人的位置》是一種跨文體的寫作,介于小說、散文、回憶錄與傳記之間,用克制冷靜的文字記述了父親的一生,記述了“我”與父母之間的家庭故事。作品立足于豐富細膩的“個人記憶”,卻把它變成了具有縱深感的“社會傳記”。“我個人覺得《一個男人的位置》比《一個女人的故事》《一個女孩的記憶》等都要更勝一籌。另外她的《位置》中的很多段落,都是極好的散文,讀來感人至深,即便對于一個中國讀者來說,也毫無隔膜。”
在哲學方面,“韓炳哲作品系列”張富寶讀了不少,他介紹,韓裔德國哲學家韓炳哲被譽為“德國哲學界的一顆新星”,他在學院化的哲學研究之外,獨辟哲學寫作新境界,以簡潔犀利、細膩靈性的批判文字,關注數字媒體時代的社會情況和人類心靈,很值得看一看。
張富寶的推薦書單
◆《一個男人的位置》[法]安妮·埃爾諾
◆《在絕望之巔》[法國]E·M·齊奧朗
◆“韓炳哲作品系列(9本)”[德]韓炳哲
記者 李尚 受訪人照片均由本人提供書封圖均為資料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