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源聚芯智慧化工廠為我市進軍國內一流新材料產業集群提供新引擎。
產業是發展的基石。銀川市聚焦“六新六特六優”產業,立足本地產業發展優勢,突出發展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三新”產業,配套發展生物醫藥、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產業,加快構建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的現代產業體系。2022年,銀川市“三新”產業預計完成產值650億元,同比增長43%左右,增長態勢強勁。
鼓足干勁抓項目 “追風逐日”勁頭足
重大項目是產業發展的核心。在高質量發展的路上,銀川的腳步從未停歇,隆冬時節,各個園區的重大項目建設熱火朝天。
近日,在寧夏盾源聚芯半導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施工現場,去年10月初開工建設的石英坩堝及石英砂生產建設項目,短短三個月就已拔地而起,目前工人們正全員在崗保進度。該項目總投資5.42億元,占地面積2.7萬平方米,目前已完成研發車間地下一層施工和地上基礎、地梁澆筑及鋼骨柱安裝,預計今年7月底前完工。項目負責人李杰告訴記者,項目建成后可實現年產值9.58億元,稅收1.2億元,將為銀川進軍國內一流新材料產業集群提供新引擎,同時也將服務全球的半導體市場,為中國的半導體事業作出貢獻。
在銀川,各個重點項目的施工均在全速推進,其中,總投資8億元的威力傳動精密減速器項目已經投入試生產,年產值將超過10億元。為了實現今年4月份全面投產的任務目標,各施工單位正全力以赴加班加點進行設備調試和安裝。
銀川市聚焦光伏硅、藍寶石、第三代半導體、儲能電池材料等領域,“追風逐日”勁頭十足,正在形成從單晶硅到光伏電池、從藍寶石到智能終端應用、從半導體材料到關鍵部件、從正極材料到電池材料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在光伏材料領域,已形成了拉晶、切片、電池產業鏈和坩堝、串焊機等配套能力,建成了全國最具影響力的光伏材料制造基地;在半導體材料領域,已成為國內外芯片供應鏈上重要的配套基地;在工業藍寶石領域,已建成全國最大的工業藍寶石生產基地;電池材料領域,漢堯石墨烯率先成為全球唯一實現富鋰錳基材料產業化的企業。
創新引育持續加碼 產業發展動力十足
創新是產業發展第一動力。2022年我市圍繞“六新六特六優”產業找準關鍵技術瓶頸和重大成果需求,用足用活政策資金兩大杠桿,加速培育一批科技創新型企業,用技術創新加速賦能“兩都五基地”高質量建設。
“去年,我們榮獲了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制造業質量管理數字化典型場景應用和解決方案優秀案例及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等多項國家級榮譽。”銀川華信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黃維斌說,華信智是土生土長的銀川企業,自2012年7月在銀川經開區成立以來,堅持在數字信息賦能高端裝備制造發展領域示范引領,賦能賦智賦值銀川“兩都五基地”建設及經開區“三大主導”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銀川,聚焦“六新六特六優”產業、“三新”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企業不在少數。走進寧夏巨能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的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技術人員正在對新研發的FMS柔性制造加工單元進行測試。據介紹,這臺設備運用了當前比較流行的智能制造新模式,能夠實現定制化生產和多品種小批量的柔性加工。
“這套系統的技術水平領先,主要體現在它能夠兼容臥式加工中心、立式加工中心以及車床常見的一些加工設備,有別于傳統的FMS制造線,需求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軍工方面,現在已經交付產線三條,還在陸續洽談新的訂單。”寧夏巨能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作為國內數控機床金屬切削加工自動化領域的領軍企業,公司先后承擔了14個國家級項目,已經向市場銷售1300多套制造單元。
2022年,銀川市通過加快實施四大改造,支持企業技術改造,聯合開展技術攻關,推動園區創新發展等組合拳,支持企業技術改造,累計補助資金達2000萬元,為118家企業提供智能化診斷服務,實施64個技改項目,培育認定自治區級專精特新企業4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一家。截至目前,我市累計認定自治區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59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家,持續為“六新六特六優”產業和“三新”產業賦能加碼。 記者 閆茜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