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來,彭陽縣森林覆蓋率由建縣初的3%提高到了34.31%,實現了由‘山禿、人窮’到‘山綠、民富’的歷史性巨變。然而,林業生態效益不充分、經濟效益不明顯等問題依舊存在。”1月14日,寧夏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期間,長期從事基層林業工作的寧夏人大代表楊鳳鵬在討論時說。
結合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突出抓好綠色企業、綠色產業、綠色園區和綠色單位建設,大力推動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發展思路,楊鳳鵬代表建議,注重造林與造景相結合、綠化與美化相統一、村貌與民風相協調、生態與旅游相融合、“紅色圣地”與“綠色旅游”相輝映,著力打造田園綜合體,扶持培育特色種植大戶,以文旅助生態,讓個體帶群體,通過林旅產業融合發展促進生態建設轉型升級,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全面提升。
“進一步深化山林權改革,盤活山林資源,采取‘國有林場+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等模式,促進林下種植、養殖業全面發展,重點發展養蜂產業,探索實施林業碳匯項目,推進生態產業可持續發展。”楊鳳鵬代表說。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培育壯大林產品加工、銷售延鏈企業,構建林果生產、加工、銷售一體產業化全鏈條,提升山桃、山杏核加工檔次,以產業促增收,用實體帶民富,實現林產品轉化增值,通過多種途徑把群眾腰包鼓起來,讓人民群眾真正享受到生態建設帶來的普惠福祉。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文攀 通訊員 楊云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