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留言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流,農村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而農村養老服務投入資金和福利養老服務有限,養老產業發展舉步維艱,如何完善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讓老人在家門口幸福養老?
代表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陳燕: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和家庭結構的改變,家庭對老年成員提供照料的功能逐步弱化,急需大力發展社會化和專業化養老服務。建議明確鄉鎮(街道)在提供養老服務方面的責任,通過培育扶持和引入專業化機構,為鄉村、社區和居家老人提供多樣化、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通過無償提供場所、財政補貼、減稅降費等措施降低經營成本,提高養老服務機構運營的可持續性。整合鄉村衛生服務、養老服務等機構的資源和職能,為居家老人提供連續性的醫療和養老服務。比照養老機構扶持政策,支持社區嵌入式小型養老機構發展;鼓勵發展護理型養老機構,滿足失能、半失能老人專業化照護的剛性需求,支持養老機構專業化服務向社區和居家老人延伸。
同時,還應加強養老服務職業隊伍建設,支持引導高等學校、職業院校開設養老服務相關專業,加大對醫養結合人才、養老行業管理人員、社會工作者等專業人員和養老護理員的培養力度。
委員聲音
全國政協委員王春秀:養老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今年,寧夏落實實施鄉鎮(街道)養老服務能力提升三年行動方案,實施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補短板計劃、農村敬老院質效提升計劃,建立了機構梯次配置、山川布局合理的結對幫扶機制。建議加快建設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內容涵蓋養老服務體系、養老服務設施和養老服務隊伍建設等方面,同時在提升養老服務質量方面,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擴大養老服務覆蓋面,同時著力推動各類社會組織、機構及服務人員參與養老服務。構建農村老年人關愛服務網絡,落實分散供養特困老人、農村留守老人等重點老年群體定期巡訪制度,依托基層行政力量,督促家庭成員履行贍養義務,增強村規民約對承擔贍養義務人員的道德約束,強化農村家庭養老的主體責任。鼓勵各地將農村老年飯桌、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等設施建設納入鄉村建設統籌推進,補齊農村養老基礎設施短板,打造“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安”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記者 秦磊 李錦 采訪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