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富不富 關鍵看支部’,如今我們村發展得越來越好,大家都跟著掙到了錢,日子也更有奔頭了!”說起興盛村近兩年的發展,村民們都樂開了花。
中衛市沙坡頭區興仁鎮興盛村是“十一五”生態移民村,興盛村名字里的“興盛”蘊含著村民們脫貧的希冀,他們帶著脫貧的期許,在興盛村開始了新的生活。
“近幾年,我們把村集體流轉出去的335畝土地從流轉大戶手中收了回來。”興盛村黨支部書記白鳳良說,興仁鎮黨委按照沙坡頭區委推行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試點工作要求,依靠自身資源優勢、產業優勢積極探索謀劃發展思路。
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最大的困難就是資金問題。為堅定農戶種植信心,興盛村“兩委”帶頭入股成立了中衛市興凱源盛農牧科技農民專業合作社,由駐村工作隊申請派出單位項目資金13萬元代表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共同入股,并先后吸納村集體及村內19戶黨員群眾入股資金26萬元,解決了合作社啟動資金的問題。
“自從合作社成立后,全村上下齊心協力抱團發展,村里也有了凝聚力。種植的瓜果蔬菜長勢喜人、收成很好,村民都看在眼里,最初不愿入股合作社的也紛紛主動要求入股。目前,我們的股民數量已經翻了兩番,達到了61戶,入股資金達到了43萬元。”興盛村村委會主任田發財說,通過近一年的努力,合作社集體經濟收入達到49.98萬元,帶動本村群眾就近務工1200余人次,共增收36萬余元。
在用工上,興盛村重點向本村的低保戶、脫貧不穩定戶、突發嚴重困難戶等低收入戶傾斜,確保在邁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掉隊。“興盛村將繼續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為抓手,以發展產業為切入點,積極謀劃建設興盛村養殖園區,吸引更多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參與家鄉建設,把更多村民聚在產業鏈上,讓村民的日子越來越有奔頭。”白鳳良說。記者 孫振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