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隨著氣溫回升,廣袤的土地蘇醒,我市春耕熱潮涌動。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種子是收獲希望的源泉。當前,正值種子銷售旺季,寧夏穗豐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任曉利忙得團團轉。“最近市場達到高峰期,我們加緊種子出庫上市,有的還要送到農戶手上。”任曉利說。3月1日10時,在位于平羅縣姚伏鎮的寧夏穗豐種業有限公司銷售門店,記者看到,各類農作物種子琳瑯滿目,綠色袋裝的小麥種、藍色袋裝的玉米種,以及水稻、蔬菜等種子擺滿貨架。
農民朋友們三三兩兩地匯集于此,或在咨詢種子價格,或在選擇品種,或在交押金。店員一邊熱情地向顧客介紹種子的產量、經濟效益、抗病蟲害能力,一邊認真教授種子真偽的辨別辦法,忙得不亦樂乎。
“我家種了10多畝地,這幾年一直買的這個新品種,品種很好。”平羅縣通伏鄉永興村村民馬興說,到種地時,公司會將種子、化肥一起送到田間地頭,既省心又安心。
馬興說的新品種是寧夏穗豐種業有限公司前兩年通過國家審定的小麥品種寧春62號。新品種產量高、品質優、抗病性強,不但能給老百姓帶來較高的經濟效益,而且減少了農藥、化肥的使用量,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統一。
干種子研發、銷售多年,任曉利對農民選種的變化有直觀感受:“以前,農民選種一看產量、二看抗性,F在不一樣了,除了產量,品質成為越來越重要的指標。”任曉利說,“我們結合當地的氣候、土壤特點,自主研發了小麥品種寧春62號、水稻品種富農58、寧粳55號等,產量高、品質優,很適合當地的種植需求。”
任曉利坦言,當前優質種子成為春耕種子市場上的“香餑餑”,還要歸功于政府的政策引導。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近年來,我市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穩定糧食生產面積,提升基礎保障能力,增強科技支撐能力,奮力書寫保障糧食安全的“石嘴山答卷”。2021年,全市糧食播種面積、單產、總產實現“三增”,種子功不可沒。
近年來,我市在平羅縣先后建設了以頭閘鎮、黃渠橋鎮、高莊鄉等為主要區域的瓜菜繁(制)種,以陶樂鎮、渠口鄉、頭閘鎮為主要區域的雜交玉米制種,以姚伏鎮、通伏鄉為區域的水稻繁(制)種三大特色制種產業區域。
優質品種從何而來?科技創新至關重要。
我市以科技創新作為產業發展支柱,強優勢,破“卡點”,補短板,品種創新活力澎湃。平羅縣掛牌成立了寧夏種業研究院和分子育種實驗室,先后培育推廣90多個瓜菜新品種,45個品種通過審定或登記,制定了19個種子生產技術規程,承擔農業農村部、自治區及石嘴山市育種專項7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7項,獲寧夏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在瓜菜新品種選育上取得新突破,走出了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子。
“對農民來說,高質量的種子,達到發芽率高、活力高、純度高,可以提高作物的產量,增加農民的收入。我們科研就是將新技術和新方法應用于田間,牢牢將品種資源掌握在自己手中,進而促進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任曉利說。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年好景看春耕。一首首充滿活力的“春耕曲”正在奏響,豐收的愿景在石嘴山大地可期可望。記者 李薇 米振卿 |